当前位置:首页 > 学生工作 > 学生活动

艺惠民生 | 三下乡-拓印草木之美 传递语言之暖

2025-07-01 15:22:00 来源: 作者: 审核人: 阅读:
  “蒲公英”-植物拓染课堂

  当林间的叶片遇见素白的布帛,当自然的色彩邂逅孩童的指尖,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在东方市板桥镇新园村悄然展开。近日,“蒲公英”艺术支教志愿服务队带着植物拓染课走进课堂,让孩子们以草木为笔,拓印出独属于自然的浪漫诗篇。
 
拾叶寻色:一场自然探索之旅

  课堂伊始,本次支教老师黄艳丽带着小朋友们漫步村边草地、林间小径,开启了一场特别的“寻宝”行动。泛黄的银杏叶、锯齿状的枫叶、脉络清晰的蕨类叶片,还有不知名的野花,都成了小朋友们眼中的“珍宝”。“丽丽老师,这片叶子边缘像小波浪!”“快看!这个花的颜色好像晚霞!”小朋友们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发现,在捡拾过程中,认识了不同植物的形态与色彩,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

拓染时光:把自然“印”在布上

  回到教室,小朋友们洗净双手,将收集来的植物整齐摆放在素布上。丽丽老师耐心示范:“轻轻把叶片放好,用小锤子慢慢敲打,让叶片的汁水和色彩渗透到布面。”随着“哒哒哒”的敲击声此起彼伏,小朋友们化身小艺术家,专注地用锤子敲拓。有的小朋友小心翼翼,生怕弄破叶片;有的则充满力量,让叶片的轮廓快速显现。不一会儿,布面上渐渐浮现出叶片的纹理与形状,浅绿、深褐、橙红交织,每一块布料都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。


创意绽放:赋予拓染新生命

  拓染完成后,小朋友们充分发挥创意,让作品焕发新生。有的在拓染图案旁画上可爱的小动物,让画面充满故事感;“我要把这个包送给妈妈!”孩子们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,眼中闪烁着自信与喜悦。
 


  这场植物拓染课,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体验,更是一堂生动的自然教育课。“蒲公英”团队用植物拓染为媒介,带领小朋友们触摸自然的肌理,感受艺术的魅力,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自然、热爱艺术的种子。未来,这些种子必将在成长的岁月里生根发芽,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色彩。

  “蒲公英”-普通话课堂

  在东方市板桥镇新园村的课堂里,“蒲公英”艺术支教志愿服务队正用普通话编织一场奇妙的语言之旅。这里,是知识的小天地,更是推广普通话、传递温暖的舞台。
 
普通话知识小课堂:打开语言新窗口

  本节课程的支教老师朱雨婷走上讲台,用生动的讲解带孩子们认识普通话。从拼音的正确发音,到普通话在日常交流、文化传承里的重要性,孩子们睁着好奇的眼睛,跟着小朱老师的节奏,一字一句学习 。就像为乡村孩子打开一扇窗,透过普通话,他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,知晓不同地域的人能因这共同的语言,顺畅分享故事、传递情谊。


绕口令大挑战:趣味里练发音

  “四是四,十是十,十四是十四,四十是四十……” 绕口令环节,瞬间点燃课堂热情。孩子们踊跃举手,尝试挑战。有的说得磕磕绊绊,引得大家笑声连连;有的慢慢摸索技巧,越说越顺,收获满满的成就感。在这趣味互动里,普通话发音愈发标准,孩子们也沉浸在语言游戏的欢乐中,明白说好普通话,得有耐心和练习。


 
礼貌用语实践:让温暖开口说

  “您好”“谢谢”“对不起” ,这些简单的礼貌用语,经过小朱老师的引导,有了深刻意义。孩子们学习在不同场景使用,借普通话传递尊重与善意。课堂上,他们主动向同学、老师礼貌交流,一句句真诚的话语,让彼此的心更近。这不仅是语言学习,更是在培养良好品德,用普通话搭建起温暖的沟通桥梁。
 
  课程尾声,一场 “普通话风采秀” 排练热烈展开。为了让孩子们更自信地展示普通话成果,小朱老师组织了 “说好普通话” 排练节目。小朱老师就选定《说好普通话》为表演内容,普通话排练时,小朱老师逐字纠正发音,孩子们反复练习,从一开始的生涩,到后来能带着情感诵读。有的孩子声音清脆,有的沉稳厚重,合在一起,就是最动人的 “普通话和声” 。每次排练,教室里都溢满认真的气息,孩子们眼神里闪着光 —— 他们知道,登上舞台时,自己不仅是在表演,更是在宣告对说好普通话的坚定决心。
 


  在新园村的普通话课堂,知识传递、趣味互动与品德培养交融。“蒲公英” 团队以真心为舟,普通话为帆,载着乡村孩子驶向更广阔的天地,让语言的力量,在他们心底种下梦想与温暖的种子,期待未来生根发芽,绽放光彩 。
 

学院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南海大道95号

招生电话:0898-31930666 31930777 31930888

邮政编码:570216

友情链接

校外链接

版权所有: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官微 Copyright 2022 HCVT All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:琼ICP备11000397号 技术支持:资源信息中心